蒙陰房產網訊:
2020年著實有些與眾不同,開局不利其實已經奠定了“艱難”的基調。統計數據不會騙人,一季度不管是經濟(62年以來最差的一個季度)還是樓市,都不忍直視。尤其是房地產幾乎被一場“風波”就徹底“沖垮”了:百強房企銷售額下滑近4成;前倆月房企倒閉破產數量是過去十年之最,且金融環境偏緊,融資不暢,房企面臨債務、回款、運營支出等多重壓力;新二手房成交量更是跌至谷底,整個2月份全國重點城市中,有超過半數成交量接近為零……
但即便如此,依然無法阻擋國人繼續對房地產保有堅定的信念。是習慣性也好,還是不撞南墻不回頭也罷??傊?,不管市場有多慘淡,在“唱多者”眼里,這都不是事,他們自成一派,且有組織有資金資助,更有強大的推手。
有名氣的專家基本都站出來表態了:北師大董教授短短兩個月已經表態多次,他強調的觀點其實倒沒有多大變化,房地產很重要,沒有它救不了經濟的當前,因此樓市調控要適當松綁,即重啟房地產拉動經濟模式;社科院專家則更直接,2020年開局不順是短暫的,購房需求終歸要釋放出來,樓市依然有支撐,房價今年整體還是要漲逾6%;全聯房地產商會聶梅生亦表示,被壓制需求還會釋放,房地產業仍是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壓艙石。言外之意,房地產業并非風光不再了,只是暫時性失靈,未來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劇,隨著2億農民工進城創造大量購房需求,房地產依然有上漲空間,尤其是人口增量城市。
在多方聯袂助推之下,我們看到進入4、5月份之后,前一天還是“死氣沉沉”的樓市,突然就“欣欣向榮”了——媒體報道,杭州、深圳、蘇州、北京、上海等地,接連出現“排隊搶房”現象。最恐怖的時候,成都出現4萬人齊參與搖號搶房。
一季度“艱難”的樓市,真的一夜之間就徹底“起死回生”了嗎?媒體報道的樓市排隊搶房現象再現,到底會不會催生房價再一次迎來起飛?
我不止一次提醒過,房地產從來都是亂象橫飛的行業,越是各種鼓吹房價上漲的言論滿天飛,越說明有人撐不住已經急了。而這恰恰說明市場真的下行壓力巨大,購房者這個時候越應該保持淡定。
顯然這一次,幻想與現實差距很大。首先,國家對房價走勢早有定論:穩定房地產大局是重中之重。傳遞的信號很清楚:縱使“雜音”滿天飛,房價也飛不起來。房地產過去三年多長期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最終目的是要穩住房地產,繼而穩定經濟大局。
就在昨天(5月21日)央媒經濟日報還在發聲定調:“房住不炒”應當成為社會共識。文章直指,住房本質是為人們提供溫暖安全的棲息地,是人們生產生活生存的必需品。房地產市場化導向,不應該成為某些個體、家庭、族群投資利得致富的工具??客顿Y炒作房產利得大大高于勞動利得的這種現象應該得到根本遏制。
不僅如此,文章還露骨地揭露道:發展房地產非強國之策,且高昂的房價導致各類綜合性成本上揚,已經成為制約城市創新發展競爭力的瓶頸,房地產市場亟待規范以獲得健康發展。直白點說就是,房地產過度發展其實對經濟,對城市創新發展已經開始起負面作用了,房地產的狂飆突進式發展需要糾偏整頓了。
其次,從金融調控的趨勢看,資金未來很難再流進房地產,房價上漲的資金基本面支撐嚴重不足。
今年以來,其實央媽已多次通過降準、降息的方式釋放流動性高達4萬億,不僅如此,4月份M2增長超過11.1%,很多人單憑經驗就覺得這是房價上漲的征兆,很多專家也呼吁“買房抗通脹”。
對此我們想說,不能單純拿過去的經驗套用現在的市場。一方面,市場基本面已經徹底扭轉,此前幾次房價上漲的貨幣寬松、棚改拉動、國家鼓勵買房幾個大的前提都改變了;另一方面,央媽確實有“放水”,但這一次的幾波操作和以往都不同,每一次釋放流動性時都有清晰表態:不拿房地產拉動經濟,嚴禁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在筆者看來,國家的用意很明確,合理引導資金流向中小微、實體等該去的地方,而對于嚴重依賴資金的房地產的資金流向,其實真的沒有多少空間了。
對于這一點專家們也觀點基本一致: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房價已經開啟下行周期,這是需求、經濟和金融等的合力結果,尤其是對房地產流入的資金嚴格管控,更是等于資金這一促進房價上漲的因素徹底扼殺在搖籃中了;地產大佬馮侖也直言不諱,經濟艱難,一季度大幅下行,房價沒有上漲的道理。
經濟學家、曹德旺觀點一致:削減房地產等不必要的投資,大力發展實體制造業
再者,轉型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真的不能再過度依賴房地產了。糾偏了三年多,現在若重走老路,意味著前功盡棄。
對此,經濟學家楊國英說得很客觀:樓市不會再瘋狂,房價更不可能再起飛。楊國英認為,對于當前的樓市我們應該整體中性、適度悲觀。倘若沒有央行的一系列神操作釋放流動性,房地產早就進入快速“下行通道”了。當前階段絕大多數一二線城市屢屢創新高的二手房掛牌量就已經證實了,2020年90%的城市房價是不可能再繼續上漲的,起飛更是枉然。
非但如此,他還理性發聲道,“國運不能寄托于房地產,只能寄托于實體經濟?!彼J為,實體經濟才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房地產雖然能一時拉動經濟增長,但終究不可持續,且隱患巨大。
事實確實如此,近年來,受經濟下行、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走低等因素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形勢不容樂觀,甚至出現了“脫實向虛”的傾向。實踐證明,脫離實體經濟搞發展不僅會造成根基不穩,還會增加經濟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在這方面,美、日曾經發生過的慘痛教訓已經給了我們深刻警示。
楊國英的這番理性中肯的言論,也得到了實干家曹德旺的力挺。此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曹德旺就直言不諱表示,中國經濟艱難,根源還在房地產上。資金、勞動力、生產要素等資源過度流向了房地產。制造業被邊緣化了。
在曹德旺看來,中國要保持自己的優勢,與發達國家進行競爭,制造業一定不能丟,必須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鞏固制造業優勢上。未來我們必要做的就是削減不應該、虛假的投資,不要搞那么多的房地產。
種種信號顯示,房地產未來很難再復制前幾年的狂飆突進式發展,而且金融監管、經濟下行和房屋總量已經飽和等基本面,都決定了房價短期不可能再“起飛”,而且甚至有下降的趨勢。
那么是不是意味著剛需沒必要急著買房了?房子未來就沒有投資價值了?
其實不然。房地產大勢已去,指的是人口外流、產業發展難、資源匱乏等特點顯著的城市,并非指所有城市都不行。從全國及全球的房地產發展走勢看,不管到什么時候,大城市優質不動產仍然有價值?;诖?,大城市的剛需買房還是應該“按需行動”,不應該偏聽偏信某一種該買或不該買的言論。更不能被某些極端“搶房”個例出現,某些媒體或專家的“房價起飛”解讀所誤導。
新房、二手房、租房、裝修 上蒙陰房產網www.ebookstash.com